adleft
淮安

千年裘皮制作技艺诉说“皮活儿故事”:“十八针”里传匠心

2022-07-10 16:44 来源: 中新网

17411 浏览 评论0  

"毛皮在我的血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每每说起自己传承了半辈子的皮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营裘皮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艾星总是两眼放光

今年64岁的艾兴义出生在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他的家乡是毛皮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世界毛皮之都在营地里,人人都懂皮草,家家都会做,但百年传承,十代皮草,只有艾家如今,这位老皮匠依靠一双巧手和心灵手巧,向当代人讲述着来自3000年前的皮工故事

艾家是皮匠世家,男女都是好皮匠作为艾姓皮草传统技艺的第九代传人,艾姓祖师爷的十八针曾风靡皮草界

所谓十八针,是指制作毛皮时,手工一寸不超过18针针脚均匀紧凑,松紧适度缝制过程一气呵成,皮毛舒展顺畅艾兴义回忆说,家里流传下来的十八针是一门绝活,不得不学,而且要学好为此,他的手被扎了许多次,他的屁股被他父亲的缝纫尺咬了许多次

在一个皮匠之家长大的使命感,让艾兴义在十几岁的时候,粗略地写下了50多道制作皮毛的工艺经过几十年的磨砺,艾星艺找回了许多失传已久的技艺,发扬了刀画技法,波浪技法,切沫技法等30多项传统制作皮毛的技艺

虽然我并没有想当一辈子工匠,但艾兴义总能讲出皮草文化的历史:从‘以比制裘’的传说到今天,大英的皮草文化已经走过了3000年的历史过去制作毛皮是用硝石,黄米,皂角等,通过浸泡,脱皮,软化,裁剪等步骤,为服装制作的第一步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传统制作毛皮的工艺,在技法上有讲究,眼法,心法,刀法,针法资深艺人只需要铺几张皮,做十几个眼,就能通过皮毛的长短粗细和纹路看出是否搭配这些工序虽然简单,但皮活靠的是看得见摸得着,不在这一行干几十年几乎做不出来在艾兴义看来,这也是大英传统皮毛制作技艺难以传承的原因之一

据艾兴义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制革机械化的发展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后来伴随着市场化的冲击,传统技艺逐渐衰落他坦言,传统技艺对工人素质要求极高,皮草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不仅如此,伴随着一些老艺人年纪越来越大,陆续去世,大英的传统裘皮制作技艺也很难传承下去如何留住几千年积累的技术成为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老皮匠巧传初心

据历史记载,中国传统的毛皮制作技术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就已形成皮草文化几乎涵盖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学,戏剧,民俗,军事,地理等各个领域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探索世界毛皮发展变化的标尺

枣强县大营镇作为中国著名的裘皮之乡,有着悠久的裘皮制作技艺历史,其中蕴含着大营人执着的精神,审美情趣和美好的向往但伴随着铲皮机,缝皮机,刮毛机,鞣制机,皮捆扎机,化工材料的出现,以及现代服装和大规模生产的影响,传统的手工工艺逐渐被现代机器所取代

当代人提倡染色皮草,这是一种误解艾兴义表示,任何染料都有副作用,自然,本色将是未来的市场趋势,所以传统的鞣制工艺一定会复兴,手工制品的价值一定会在未来体现出来

在艾兴义看来,传统手艺不失传,就必须有人继承和借鉴1984年,艾兴义回到家乡,先后创办货运码头和贸易公司,担心人才一代,他还创办了一所学校,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自1988年以来,他已经培养了数百名学生

为了传播皮草发展史,艾兴义还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非遗作坊从工艺呈现到成品展示,工作坊通过多媒体,文物展示,图文展板,场景还原等方式,将三千年毛皮制作技艺的独特文化传播在大家面前

我这样做并不高尚,只是为了让年轻人了解皮草的发展历史谈及自己的初衷,艾兴义表示,无论皮草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传统,坚持传统工艺才有意义

从学艺到经商,再从经商到传承技艺,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艾兴义的信心中有了更多的期待:他计划将大英传统裘皮制作技艺申办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让更多坚守匠心的匠人走出大英,枣强。

如今,大英传统工艺的传承和皮草的发展正在走上坡路,属于这些老工匠的皮工故事仍在被书写用自己的坚持诠释大营人的工匠精神,也是我多年的心愿艾兴义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笑笑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