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沉睡文化资源浙皖打造山水诗路
2022-11-06 16:1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9146 浏览 评论0条
从长远来看,浙皖之间的诗意之路也是可以探索的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长三角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未来可以整合长三角各地的诗道资源,打造类似诗画江南的长三角诗道文化品牌
如今,站在安徽省芜湖市天门山风景区的长江岸边,似乎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李白诗中天门断楚河开的壮美景色联系起来傍晚时分,抬头望去,夕阳的余晖倒映在江面上,江面上运输繁忙的船只与视线远端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交相辉映悠扬的汽笛声并没有衬托出景区的落寞
除非刻意提及,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李白《望天门山》中提到的天门山位于芜湖安徽诗词资源丰富,但景区开发相对落后其实,敬亭山,天门山,桃花潭等古诗中耳熟能详的地名,都在安徽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胡传志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失望最近几天,在胡传志等人的呼吁下,安徽省提出建设皖诗路文化走廊,建设皖南山水诗路,皖江诗路,皖中诗路,淮河诗路四条诗路,以激活沉睡的文化资源,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打造诗意的道路文化带,浙江第一个吃螃蟹早在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就将建设浙东,钱塘江唐诗之路列为重要举措同年10月,浙东唐诗之路沿线的萧山,越城,柯桥,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等县发出协作联动倡议,共建浙东唐诗之路2019年,浙江省提出以诗串文,以路串带,绘就浙东唐诗路,大运河诗路,钱塘江诗路,瓯江山水诗路,并将打造唐诗路黄金旅游带列为浙江全域旅游提升工程的重点内容
最近几年来,以浙东唐诗路建设为契机,绍兴,台州,宁波等地加快文旅融合,涌现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景区尤其是今年年初杭台高铁的开通,从交通层面开启了这条诗意之路的最后一个关节可是《诗与远方》虽美,但诗歌之路的建设和普及仍然困难重重
深度文化游正在悄然升温。
浙江诗路的想法由来已久1991年,绍兴新昌学者朱月冰首次提出唐诗之路的概念朱跃兵指出,古代人们主要依靠水路出行,水尽了就爬山,唱歌,而曹娥江,濮阳河,邕江等四通八达的西江运河为人们出入提供了便利其中绍兴最为著名,从曹娥江到佘溪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形成了唐诗之路1993年7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新昌召开唐诗之路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肯定了《唐诗之路》的学术价值,传承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正式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
当时新昌没有旅游的资源,全靠一个大佛寺撑着新昌旅游集团团工委书记马军告诉记者,朱月兵发起浙东唐诗之路,目的是推动以新昌为中心的浙江周边旅游当时,朱跃兵还提出以新昌为中心,建设多条旅游环线,直达宁波,台州等地,最终吸引游客在新昌吃住马军认为,浙东早期的唐诗之路是一次旅游营销的探索,学术研究和项目建设都支持旅游
唐诗之路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仅1991年,就有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团队实地考察,并联名致函绍兴,宁波,台州,金华,提出挖掘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充分利用古水道形成的环形旅游线路,开发唐诗之路旅游项目此后,沿线城市的旅游部门纷纷跟进,做文章,但反响不佳到2001年,浙东唐诗之路还没有成为国内热门的旅游线路,甚至还没有旅行社正式推出
可是,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山水游转向内涵更加丰富的深度文化游,各地对文化IP的需求悄然升温比如李白的《天目山梦里登高》这首诗,曾经让与其他山同色的天目山身价百倍新昌,天台,仙居为了推广旅游,曾经为了天目山口水战其中,拥有天目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认证的新昌最有信心,但天台和仙居也不遑多让,相继从古代文献中找出相关证据试图争夺影响力一时间天目山的归属被炒得沸沸扬扬,但对旅游业的贡献却收效甚微
直到现在,天目山的归属还没有定论,但争议的声音正在逐渐平息天台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费伟元表示,在合作中竞争已经成为共识比如天台目前主张浙东唐诗路的归宿,新昌的提法就是浙东唐诗路的精髓虽然提法不同,但重点都是浙东唐诗路这个牌子回过头来看,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是从新昌兴起的但是,诗歌之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点一地的开发利用,还需要统筹考虑,整体规划,打破地域限制和地方观念
不仅建景点收门票
201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浙东,钱塘江唐诗之路同年6月,《浙江省大园林建设行动计划》出台,打造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被列为大园林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次年,《浙江省诗道文化带发展规划》出台,规划了四条诗道建设方案计划投资20亿元进行诗路建设,完善沿线基础设施,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有了顶层设计作为支撑,浙东唐诗路的建设才真正活跃起来
比如沿线景点比较多天台以石碌文化建设为契机,以大瀑布景区建设为标志性工程,建成了长320米的华东第一双跨玻璃桥天台瀑布总落差325米,被誉为中国第一高瀑布赤城峡起而标筑,飞瀑至界曾写出大瀑布的雄伟气势2020年4月,在恢复建设多年后,大瀑布景区开放运营单日最高游客量超过2万人次,全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不到一年,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浙江省最年轻的亿级景区,当年带来旅游收入约5亿元
打响浙东唐诗之路的品牌,绝不仅仅是建景点诗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地方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一个抓手魏源告诉记者,以前天台旅游资源丰富,但没有爆点,长期没有明确的品牌这两年,天台的文旅产业有了新的变化,主题更加明确,建设和营销更加精细化单靠建景点收门票的模式已经过时了现在旅游讲究精准化,定制化,要针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推出研学,民宿,养生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魏源说
争议搁置后,抱团发展成为必然选择新昌和天台的记者,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常常感受到两地的微妙关系比如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和归宿,大佛寺和国会寺,天目山和天台山等都有针锋相对的标杆意义但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的框架下,两地的竞争关系似乎被淡化了今年年初,杭台高铁通车有专家指出,天目山和天台山通过高铁连接后,联系会更紧密,未来在旅游规划上应该不会有绍兴的和台州的之分
道路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也有人提出,长期以来,浙东的唐诗之路是有口皆碑而无来者有必要花大力气建设吗这也是记者的问题在浙江,安徽等地采访,每一个采访记者都会问对方一个问题:你认为诗歌之路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大多数受访者会停顿片刻,然后展开一场关于文旅融合的宏大叙事其中,马军的回答颇有意思他觉得诗路的建设,承担着让传统文化走进更多人心中的使命记者调侃他:会不会一下子拉得太高了
马军告诉记者,他不妨沿着古道追随前辈的脚步,走另一条唐诗之路天目山的景色很美,漫步在蜿蜒的山路上,淡淡的白云缠绕在山壁上,在山脊和树梢之间随风飘荡除了美丽的风景,农村的村民更令人印象深刻现在大部分村庄,只剩下留守老人途中,记者遇到村里一位老人,他正在给路人讲唐诗的故事见记者感兴趣,老人故意又讲了一遍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听说记者又来走唐诗之路,激动地告诉我这是李白走过的路说起李白,她的语气就像在说一个熟悉的亲人,用新昌方言整齐地背诵着《梦里登天目山》
对诗歌的熟悉,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根植于很多人的记忆中这种记忆可能只是小时候背课文时记下的几个字,但久而久之就会生根发芽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教授韩振军觉得,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熟悉,造就了诗路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个说法是对的在芜湖镜湖公园,记者遇到了一位领着孙子仔细观察公园内雕像的老奶奶当她找到张孝祥的雕像时,她笑着告诉她的孙子张孝祥的生活,他与芜湖的关系,以及他写的诗前一秒还活蹦乱跳的小男孩很快平静下来,认真听故事你看,这就是群众基础,在我们的诗意之路建设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大众的力量韩振军说
胡传志认为,安徽不仅要学习浙江的经验,更要从长远出发,探索和连接浙皖之间的诗意路线他给记者举例,比如陆游是绍兴人,他游历过皖南,留下了很多诗词,所以可以围绕陆游的足迹做游记,除此之外,李白的诗《他年年携手摇舟入新安》曾经连接了浙江钱塘江诗路和皖南山水诗路的起源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长三角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浙江和安徽都在推进石路文化带建设江苏正在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上海有江南文化未来或许可以整合长三角各地的诗道资源,打造类似诗画江南的长三角诗道文化品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竹隐